这样一系列处置之后,大多数流民都有了生活来源,不说安居乐业,至少不会挨饿了。
另外一些孤儿孤老,吴小桐也跟镇上的人商议过了。
孤老不多,只有两位,年纪也不大,一名五十一,一名五十二,都是朴实的庄稼老汉。吴小桐就将打扫牛圈猪圈的活儿交给了他们。
孤儿有四个,两个七八岁,两个十岁出头,都是男孩。吴小桐就叫他们过来询问,若是愿意卖身,就留在吴家。若是不愿意卖身,也可以签长工契,留在吴家做工,也能挣口饭吃。
跟孩子们说了,吴小桐并没有催促他们立刻表态,而是叫了小臭儿和拴住来,领着四个人去看了水生,水生冬日只需打扫几个院子的卫生,再帮着吴大壮铡草喂牛就好。穿的都是半新的棉衣棉裤棉鞋,脸色也红润健康,一看就是吃饱穿暖的。
四个孩子都没有去看长工们,回来就答应了,签了卖身契约。吴小桐跟他们说明白了,县上买一个半大孩子不过二两银子,这二两银子她替他们存着,暂时不给他们,什么时候,他们娶亲了,或者有什么事情要花钱来,再来她这里领。
小臭儿在旁边帮腔:“你们就放心吧,说给你们存着就是存着,少不了你们的。”
然后,四个孩子就被小臭儿和拴住领下去,去东院让徐寡妇烧水,给他们洗一洗换身干净衣裳去。
这四个孩子洗干净了换了衣裳回来,虽然仍旧面黄肌瘦的,一脸菜色,但洗干净了,收拾利落了,看着都精神了好多。其实,几个孩子长的都不难看,其中一个叫春江的还挺秀气。
为了好记,吴小桐就依次给他们改了名儿,春江、夏溪、秋水、冬湖。正好年龄依次从大到小,顺口又好记了。
四个孩子收拾干净利落了,就安排到了老苍头和程充徐褚住的小院子里。原来小院子的厢房做伙房的,锅灶早已经拆了,这会儿略一打扫,放进两张竹床进去,就成了几个孩子的房间。
吃午饭的时候,吴小桐绕过去看了一眼,屋子很小很局促,门窗也都旧了,窗户糊了一下,门上却有一道缝儿,估计晚上会透风。屋子里就摆着三张并排在一起的竹床,再无他物,春江几个孩子坐在床上,摸着厚实软乎的被褥,却都是一脸毫不掩饰的喜气。
门半掩着,吴小桐就在门外站了站,也没出声惊动几个孩子,就默默地离开了。其实,他们所求真的不多,吃饱穿暖有个遮风避雨之所,就好。
过完年,天就一日日暖和起来。
天气不至于太冷,双溪镇也就不再接收流民。那些流民见不得进门,也不多停留,就又一路往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