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636章,回到丐帮争帮主。(四)(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但严峻的是,刘文秀辛辛苦苦收拢来的粮食,那些运输辎重的船,全部都沉入了江底,现在赖以生存的只不过是各条船上存放的少量口粮。对方好像是给他计算好的,这些粮食的消耗只能维持到鄱阳湖一带。

强盗靠什么维持人心?就是凭着抢来的充裕的物资。没有物资人心就会散,张献忠觉得自己现在就是带了一帮乞丐,这个丐帮帮主可不好当啊!何况自己现在带着的这支队伍,不光是人心散了,而且还有不少都是老弱病残。对方下手真的狠,逼着自己去找食吃,自己的人手明显不足!

他想起了李自成,据说李自成逃入商洛山的时候身边只剩18骑,后来靠慢慢的收拢残兵,这才有了如今的规模。可自己无法收拢残兵,那些残兵都去了长江里喂王八了。

即便是逃出升天,人手不足又是一个大问题。

张献忠猛然想起了一支力量,那就是躲在大别山里的革左五营,这批人马应该也有好几万人。当初自己在谷城举事的时候,说好了大家共同举起义旗,结果自己兵败襄阳,跟随着共同造反的只剩下身处郧阳的罗汝才部,其余的还没来不及反应过来,自己点起的这场大火就被那帮突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势力在襄阳被浇灭了,自己只能远走四川,现在又被这帮天杀的襄阳人把自己从四川赶了出来,他张献忠与襄阳这股势力势不两立!现在没啥好多说的了,成王败寇,何况自己现在还是穷寇。

革左五营的势力应该还在大别山,找到他们,两股力量合起来那么就形成了气候。这帮家伙也是没用,这几年一直龟缩在大别山里,造反的锋芒菱角都磨得差不多了,必须要让他们振作起来,实在不行老子吃了他们,渐渐的张献忠心中有了主意。

革左五营也算是老革命了,他们与李自成张献忠在大明的造反版图上,可以说是三足鼎立。特别是为首的马守应参加造反的时间最早,他是回族人,有一个外号叫老回回。崇祯元年开始造反,在崇祯四年,就编入了王自用的36营,是明末造反大军中的骨干,资格比李自成还老。参加了崇祯8年的河南荥阳大会,为13家首领之一,与贺一龙(绰号革里眼)、 贺锦、刘希尧、蔺养成合军,称“回革五营”,并参加了奔袭凤阳之战。当其余强盗主力转战其他地方的时候,革左五营就近就在大别山地区隐藏了下来作为根据地。

说起大别山,几乎大家都知道,这是皖北平原上的一片山脉,方圆占地可不小。从庐州(合肥)以西,一直要延伸到湖广境内,还包括江西的一个角。

大别山地区的山脉并不高,可怕的是它纵深大,能藏兵,而且这片地区就是个贫困地区。伟人说的好,穷则思变!革左五营进了那片地区,那可以说是一呼百应。拿起农具跟着造反的农民不计其数,就这样革左五营在这里盘踞了下来。大明朝廷多次派兵围剿,都无功而返。

在大明的时候,大别山地区称为英霍山区,别瞧不起这片皖北平原上面山势并不高的群山,那里可是藏龙卧虎,是一个一点就着的柴薪之地,在后来的几百年中间,这里出了不少的杰出人物,在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红色鄂豫皖根据地。徐向前元帅、徐海东大将都是出自于这片地上,更出了金寨、红安、麻城等几个将军县。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新四军第4支队的活动场所,他们的实力占了初创时期新四军的一半。在解放战争时期,二野千里跃进大别山进行无后勤作战,依靠的就是这里良好的群众基础。可以这么说,革左五营盘踞在大别山是有眼光的。

当然张献忠眼下还没考虑那么远,他眼下还有一道关,要逃出生天,接下来长江中有很大一段是在湖广境内,就连三峡大部分都在湖广境内。好在这段江面都在峡谷里穿行,行船有危险,但是其他方面的威胁并不大。船出了夷陵州江面就开始开阔,过了宜都、枝江江面更加开阔,到了那里就不怕了。如果船行在江中心离开两岸都有几百步的距离,何况两岸都没有制高点。张献忠思肘最难的地方就是在武昌城这一带,只要过了武昌,那就是天高任鸟飞了。

好在后面的一路上再也没有受到伏击,张献忠的船队安然的过了武昌,随后又平安的出了湖广地域,进入了江西。

到了此时,张献忠已经弹尽粮绝,没了老虎张献忠就是大王,早已丧失了的胆又回来了。豪气一上涌他骨子里的强盗本色又显露了出来,只要不是襄阳的军队他谁都不怕。船到湖口,他马上令人上岸去抢劫。

几万强盗涌上岸这个场面还是很壮观的,湖口知县吓得紧闭城门,这里没地方叫救兵,向九江府求援,中间还隔着一个鄱阳湖的湖口呢,只能任凭强盗在城外肆虐。

等到张献忠抢足了,他才心满意足的回到船上,船队继续往下游驶去!

当然这一切都在襄阳的眼中,驱虎吞狼之计才刚刚开始呢!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