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爷,马士英是个名义上的兵部尚书,整个南京城的城防都在你这个南京守备的手中,只要你下命令打开南京城门,你就是大功一件!”
徐文爵被说动了:“侯侍郎,让我再想想!”
“行,那我就告辞了。不过徐公爷,这件事宜早不宜晚,我就静候徐公爷的佳音了!”
徐文爵没有让钱谦益们失望,第2天一早,南京城南面的聚宝门城楼上面便挂起了白旗。此刻渡江的镶蓝旗,还在陆续到达,阿济格一看大喜过望,这攻破南京城的首功稳妥妥的落到了自己的头上。
还有什么可犹豫的?马上挥兵入城!
喻梅萍是在25日上午就知道南京城已经被破了,这个时候也不需要考虑南京城是为什么失陷的,到了南京自然会知道了,于是她和喻锦两人马上调整部署。既然承诺对方食言了,那就马上进军江南。从徐州往南还是远了一点,喻锦马上指挥中原方面军从江西出击以及喻吟的沿海方面军在苏北苏南登陆,内河舰队的军队早就已经在长江口整装待发,舰队中还有一部分水军陆战队。
喻梅萍特意关照,给多尔衮在南京城里留5天以上的时间,而且我们进攻的势头一定要做足,让多尔衮预先知道,给他出逃的时间。
接下来中华军就挥师南下了。
此刻的扬州战场,扬州城已经被清军团团围住,而主帅史可法却显得惊惶失措,胸中漫无主见,发出来的军令也是前后矛盾。8月27,史可法一天之内三次发出令箭,上午令邳宿屯田道应廷吉督一应军器钱粮至浦口;中午令诸军不必赴泗,速回扬州听调;下午又令:盱眙告急,邳宿道可督诸军至天长接应。应廷吉对诸将说:“阁部方寸乱矣,岂有千里之程,如许之饷,而一日三调者乎!”
史可法本人在8月28日赶赴天长,檄调诸军援盱眙,忽然得到报告盱眙守军已经投降清朝,他对部队几乎完全失去控制,一日一夜冒雨拖泥,奔至扬州!
8月29日,清军进至距离扬州二十里处下营,次日兵临城下,史可法檄各镇援兵,无一至者,刘良佐和原高杰两藩的将领却在这几天里不战而降。
也就在8月29日同一天,高杰部提督李本深率领总兵杨承祖等向清豫亲王多铎投降,广昌伯刘良佐也率部投降;30日总兵张天禄、张天福带领部下兵马投降,随即奉多铎之命于9月1日参加攻取扬州,扬州城里只有总兵刘肇基部和何刚为首的忠贯营,兵力相当薄弱。
由于城墙高峻,多铎派人招降史可法、淮扬总督卫胤文,遭到严词拒绝。9月1日,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带领部下兵马四千入城,两人的意思却是劫持史可法,以扬州城投降清朝。
史可法毅然回道:“此吾死所也,公等何为,如欲富贵,请各自便。”
李栖凤、高歧凤见无机可乘,于9月2日率领所部并勾结城内四川将领胡尚友、韩尚良一道出门降清。史可法以倘若阻止他们出城投降恐生内变为理由,听之任之,不加禁止。
当清军初抵城下时,总兵刘肇基建议乘敌大众未到,立脚未稳,出城一战。史可法却说:“锐气不可轻试,且养全锋以待其毙。”
史可法这一系列书生的做法,这有点像那个宋襄公。固守仁义,不肯半渡而击之,最后落得个兵败的下场。
扬州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