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孙策和周瑜都没见面,虽然只有一街之隔。
孙策以为周家又出了红白喜事,周瑜作为实际当家人,自然忙里忙外,没空来找他。
可是周瑜不在,他就像丢了魂,浑身不自在。
孙权也在旁不断催问:”大哥,公瑾哥哥什么时候来?“
孙策不耐烦地说:”去去去,一边去读你的圣贤书。少来烦我。“
孙媛孙媱则和母亲商量了,一起去了道北周宅,帮着照应新出生的小公子周峻和帮着应付何氏的丧葬。
忽然孙媛回来了,一把把孙策拉到一边,神秘地说:”大哥,公瑾哥哥请你今晚得空去找他一下,他在为大嫂守灵,法分身,但是他有极其重要的事告诉你。“
说着,孙媛又压低声音道:”千万别让孙权看见,那个跟屁虫一定也会跟着。“
孙策急得抓耳挠腮,”公瑾怎么啦?他说没说是什么事?这么神秘,急死人了,现在不能说?还非得等半夜?“
看大哥脸红脖子粗的急样,孙媛笑了:”大哥,公瑾哥哥白天的应酬太多了,没时间细说啊。他就知道你会猴急,让我给你带了点冰镇糯米粑粑,消消火。“说着,孙媛变戏法一样掏出一个精致的漆盒,里面是四块晶莹雪白的粑粑。
孙策伸手就抓了一块放进嘴里。边嚼边赞:”好吃,好吃,是薄荷馅的!“
正在咀嚼,忽然耳边传来一声吞咽口水的咕噜声,孙策和孙媛回头一看,墙角处站着一个小包子,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嘴里不自觉地吞咽着口水。
二更天,已经睡了一觉的孙策精神得像只野兔。
他换了一身黑色的夜行衣,来到隔壁周宅,也懒得敲门吵醒下人,直接翻上周家后花园的波浪形外墙,这里是最矮的一段。
他正准备直接跳下去,忽然发现墙边放着一只木梯。于是方便地顺着梯子下来,一眼瞥见梯子上系着条白绸,末端有一丝线绣的【瑜】字。不觉哑然失笑。知我者公瑾也!
后花园内有一席棚,挂满白花白幔。里面停着少夫人何氏的灵柩。
灵前本来有守灵的家人和下人,现在已经入夜,周瑜命他们回去休息了,自己独自一人跪坐在灵前,默默守候。
被这肃杀的气氛感染,诺大的周府,那么多青年才俊,如今只剩下白衣小公子一个人独坐对孤灯,孙策心里有些为阿瑜难受。
蹑手蹑脚地走过去,站在周瑜背后,久久不知如何开口安慰他。
”伯符,坐吧。“周瑜就像背后长了眼睛,轻声说。
孙策先到灵前行了礼,然后和周瑜对面而坐。
”公瑾节哀保重,你几天没见,瘦了一圈。“孙策盯着好朋友看。
”伯符,我得到一密报,令尊破虏将军攻破洛阳南宫后得到了传国玉玺。“周瑜压低了声音说。
”传国玉玺?“孙策险些大叫出声。要不是周瑜一再使手势制止,他会嚷嚷得全院子都听得到。
”我这几天没空去告诉你,又怕事不机密,才选择这个时候讲给你听。不知令尊作何打算,伯符你要做好规划。“
”公瑾,你上千里眼还是顺风耳?我都还没收到父亲大人的家书,你是怎么知道的?“孙策实在按奈不住好奇心。
而周瑜接下来的话让孙策惊掉了下巴。
”兄长们惨死之后,我便痛定思痛,着手组织了一个斥候网,发展各地忠义正直之士加入。现在只是在京师和一些郡治有线报。以后慢慢发展,会把这个斥候网部署天下。目前只有驻谍和游枭两种身份。第三种身份正在发展,还未成气候,主要由女子组成,名曰绣衣使。“第一次听见周瑜在组织各地的细作网,孙策震惊之余就是佩服。
”洛阳来的游枭传来密报,详细描绘了令尊获得传国玉玺的经过。这份内报估计是一位绣衣使传出来的。“周瑜轻声说。
”公瑾!我再也想不到你会组织细作网!这是要干大事啊!“孙策钦佩地赞叹。
”时势所迫,任何时候,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当年族兄若是有斥候探报,也不会。。。“周瑜说不下去了。
“公瑾,我想去找我爹,和他一起出征!”孙策显然被‘传国玉玺’鼓舞了。“国玺流落说明大汉国祚已尽,是时候诛佞臣,去昏君了。”
“你不能去。”没想到周瑜的话竟然像兜头一盆凉水。
“公瑾,不是你说我们应该仗三尺青峰剑,灭天下不平事么?难道你也认为我们是反贼?”
“伯符误会了,我可没有陆康那样光复汉室的执着。大汉子民已经很苦了,论是谁,只要能还天下清明,还百姓安居乐业,论他是士族贵戚,还是贩夫走卒,瑜都会鼎力拥戴。”
“那你为什么不让我去?”孙策不解。
“你要遵从父命,留下照顾阿娘,阿权他们啊。你走了,阿娘和六个弟妹怎么办?家里连个年长一点的男丁都没有。”
“公瑾不是有你吗?而且我家人就在道南大宅。有公瑾照应门户,我还有啥不放心的?再说我俩都已经升堂拜母,这就是情同兄弟了。”孙策咧嘴笑着。
周瑜说出的话让孙策惊讶,“不行,你忘了我们约定一起上阵,一起扫平天下?你自己去,却留我在家,不行!”周瑜竟然非常决绝地说。
“那你也跟我一起去我爹军中咋样?”孙策想想和阿瑜一起并辔冲入敌阵的情景都觉得激动。他把兴奋的俏脸凑到周瑜的脸前,一双美目盯着周瑜。
“我父亲卧病,大嫂新亡,三年之内我哪里也不去。就呆在舒城。”周瑜摇摇头,眼里没有一丝激动。
“嗨,我说周公瑾,原来你走不了,也不让我走是吧?你好好守灵,我先回了。”孙策恨恨地捶了周瑜一拳,站起身消失在夜幕中。
周瑜最近忙得一刻空闲也没有。春分一过,他就忙着四处去巡视庄园佃户。
站在舒城郊外的陇梗上,放眼望去,舒水两岸嫩绿的垂柳,满山遍野的嫩绿伴随着田地中一望际的金黄油菜花,春意盎然。
他的心情却没有春天的舒适美好,往年这时候,都是周理来巡视庄园佃户。如今,交给佃户亭长来接待的周家掌事名册上只有他一个人了。看着隐约可见的周氏大宅,就快要到家了,想起几天没见的好友孙策,他还是心生一股愉悦之情。
翻身上马,纵马飞驰,未曾回家,就先到孙家的道南大宅。
“阿策!伯符!”周瑜跳下马就喊孙策,他有紧急的消息要告诉他。
“公瑾哥哥!”应声迎出二门的是小包子孙权。在舒城的日子天天吃白米饭,有新鲜河鱼和野味,孙权本就白胖浑圆的脸更加鼓鼓囊囊,更像他的绰号小包子。他上前来冲着周瑜一躬到地。
“阿权!”周瑜看见一脸热忱一眼期盼的小包子。心想这孩子越来越斯文了,和阿策竟没有半分相似的地方,让人难以相信他们是亲兄弟。
“公瑾哥哥什么时候带阿权出去骑马打猎啊?”孙权热切地仰脸问道。
“以后有机会一定去。”周瑜摸摸孙权的脑袋问:“大哥在家么?”
“不在。他不回来了。”孙权淡定的回答倒是吓了周瑜一跳。
“他去哪里了?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
“他去洛阳找父亲大人了,他说你不同意他去,他也就不和你告别了,他给你留了一封书信,说你可以凭此书信到父亲军中找他。”孙权认真地看着周瑜,心想,大哥走了,公瑾哥哥自然只能和自己玩了。
“你可知他走得哪条路?什么时候走的?”周瑜问。
“是走的官道。今天早上出发的。”
周瑜心中暗叫,万幸。他一转身,头也不回地上马疾驰而去,留孙权在后面一脸失望,一脸困惑。
孙策跳下墨雨,眼前宽阔的舒水一条船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