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现在也一样。”
他穿过幽静的隧道,来到这条矿洞的尽头。
“根据演算预测,下一次观测到由撒旦环上发出的中微子轨迹,到哪个序列了?”
他问着在地表的队员,同时看向隧道尽头的洞厅。
“B04。”
洞厅内部综复杂,它不止通向三个方向。
队长观察着指示灯,它在隧道尽头消失了,管制中枢正在根据队长,也就是项目负责人的身体机械化改造率重新选择最合理的路线。
洞厅最高处十五米,最低处十二米,直径大概二十米,四条灰色的支构梁穿过其中的岩层,梁上设有白色廊桥,通向正前方的四个出口,廊桥在中间点与另一位一条的廊桥垂直相交,通向左右两侧各自四个出口,同时廊桥也连着四台升降机,既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
“B04的具体项目单位呢?”
那人站到廊桥上,向下俯视看去,幽静的岩洞深不见底,这使他想起些什么。
“E21气象中心和各大监测站。”
“气象中心?E21?”
“是的,负责人是章安。”
廊桥上的指示灯重新亮起,如同星港里的引导线一样,它通向前方从左往右第二个隧道路口。
“转拨章安。”
“好的。”
队长开始继续向前走,廊桥上传来防护靴与复合材料碰撞的声音,洞厅四壁内回荡着这经久不息的回响。
他走过升降机旁,用余光警惕地看了一眼,快速地通过了廊桥。
那隧洞比原来的要更小些,几乎看不到原来那么致密的岩层和纹理。
孤独的血色在深幽的长廊里璀璨着,此刻正在某些光滑的,或被机械调度员聊时打磨平整的岩壁上交相辉映,斑斑点点的血色又显得几分压抑。
“诶呀,老李啊!听说您这次亲自出马,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收获?”
李道钦皱起嘴角,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他尽量不挪动脖子,虽然有辅助控制系统,防护服依旧笨重。
这当然不是只防射线的防护服。
“见笑了,这次和之前三次勘察一样,都没有结果。”
“我就说吧,这些中微子是自然形成的,您得去找地理天体学家,去考察考察实情。”
“老章,天然形成这四个字,可是连计算机都不信,您觉得哪个天体学家信这个?”
李道钦不时瞥几眼隧道两侧的指示灯。
“信不信我不知道,不过,照现在的说法,这东西快要到我这了?”
“没那么快,经过你的区间的中微子经推断,已经发射出去六年左右,大概下个月就可以观测到它们经过你管辖的气象中心的侦测区间。”
“我会观测它的,然后告诉你它不在面上。”
李道钦突然停了下来。
“这和你想的不一样,我宁愿它不在面上。可是事实是早在距离现在两年前我第一次观测到这批中微子经过,到现在最近的一次检测到来自撒旦环上的中微子经过,所有路径,一例外的都和撒旦环共平面,这也就是说,2201GD13的公转轨道(即撒旦环)和所有中微子的运动轨迹共面。你明白那需要精度多高的设备吗?”
“自然的伟力是穷的。”
“……”
短暂的沉默,隧道里顿时显得异常寂静。
“如果你保持这样的观点,我不得不告诉你一些匪夷所思的事实。”
李道钦重新开始向前走,这一次他的脚步快了很多,语速随之也加快了。
“中微子作为一种粒子,它的运动几乎不受外界干扰影响。”
“这我清楚。”
“中微子能够受到恒星的引力作用,但即便是经过某个恒星,作用也很小。不过目前我们已经有精度足够的设备来观测中微子经过某个恒星附近时产生的极其微小的位移,这点你清楚吗?”
“呵。”
“位移的方向就是引力作用的方向,我将把一台精度足够的弦反波雷达送到你那,你可以去用它观测看看,中微子从类地行星2201GD13上发射出来,它的轨迹又不和你所处的星系的恒星的赤道面平行,换言之,作用力的方向是会让中微子离开自己所处的平面的。”
“然后呢?老李,这就是你说的——”
“——但是事实并没有。”
这简短有力的句子像丧钟一般轰然敲响。
“什么?”
“恒星系里还有行星,它们也有引力作用,所以可能会产生一个特殊的位置,使得所有引力作用叠加在一起时中微子不会产生位移,或者位移我们还观测不到,精度不够。”
“你说什么?李道钦,我看你是走火入魔了,行星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既在自传,又在公转,恒星也在运动,这个特殊位置先不谈存不存在,它根本不是静态的!”
李道钦半眯起眼睛,皱着眉头。
“你很快就会明白这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本来我不想把这事告诉你,但是你已经这样不重视此事。还有,这里交给调查组,我明天就去你那。”
他转过一道转角,到了下一个洞厅,支构柱支撑着这个人工竖井,周围是灰色的隔压壁。
上下都被封住了,只有一台升降机连通这个竖井的各个部分,血色的指示灯在升降机的指示面板上亮起。
“自然的伟力……”
他沉思着。
“如果不是这份伟力,会是谁?”
李道钦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