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华表大姨家的大姑娘带着对象来城里置办结婚用品,萧华家就是唯一的落脚地。
这个表大姨就是萧华小时候害怕的那个人,表大姨夫属于倒插门到了表大姨家,这些年没少折腾,也算是先富起来的一批。
家里最先盖起了砖瓦房,自从萧华家搬到城里就当上了村长,本来成分不好被压迫了几十年,现如今改革开放,使得他能发挥长处,痛快淋漓的展现自我价值。
好的政策挽救了一个人才。
他家大姑娘随了大姨父,从小就爱学习,一路披荆斩棘,不失所望的考上了大学,大学在城里,从农村到城里来回跑肯定不行,为了方便大姨父两口就商量让大姑娘到萧华家住,象征性的每月给了一点生活费。
萧华家生活困难,当时萧华哥俩都上学,就靠母亲拾荒挣点钱,吃了上顿没下顿。自从表大姨家大姐来了以后,母亲想方设法的掂对着吃,就算不能吃好,也要吃饱。
虽说是大姐来了给了一点生活费,可这点钱在城里就是杯水车薪,农村生活的人根本没法体会,碍于面子母亲没说什么,不管咋样人家信任,孩子来了,尽可能的每顿都有菜,这是母亲最大的能力了。
可时间一长,就这伙食大姐不愿意了,她当然没当着母亲面说,是在星期天回家的时候和大姨,大姨父诉苦说出来的。
“每天都吃大碴子,不是白菜就是酸菜,吃的胃都受不了了,给她的钱都不知道干啥了?”
大姨听了闺女委屈的话,不心疼闺女,就心疼她的钱,还专门到城里看了看,如实和萧华母亲说了,母亲肯定是问心愧,就算每天吃这些,她给的那点钱论在哪里一天三顿都不够。
萧华家的情况表大姨也不是不知道,能吃饱就不了。至于想要吃好那萧华家的生活水平肯定满足不了,让她多出钱她肯定也不愿意。
最后母亲不得不提出让他家姑娘去学校住宿,她也不用每天费劲脑汁想着做啥饭,他家姑娘也能吃的好一点。
这也算是两全其美,从此大姐住到了学校,开始了她的住校生涯。至于每个月要花多少伙食费,萧华母亲就不得而知了,可她知道就给萧华家的那点钱估计吃不了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