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 67 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十六)(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李时珍瞥他一眼:“不然我大费周章住进来干什么?”

闲的么?

儿子紧张的向四周张望,给自己老爹把风。

李时珍不慌不忙的拿着长杆,将最底下的一颗榔梅打下来,然后迅速的捡了起来

回房间的路上,他们撞上了道观里的道士。

李时珍面色不改的和人寒暄了几句,表示自己是出来赏月的,又聊了一会儿这才回到房间。

他拿出那枚偷偷摘下来的“榔梅”仔细观察,又掰下来一点尝了尝。

后来又带回家放在汤药里。

儿子问他:“如何?”

李时珍扯了扯嘴角:“不过是变了形的榆树果实而已,和普通的桃子杏子没什么区别,吃了充其量也就是止渴生津罢了。不稀奇。”

......

东壁堂内。

十岁的曾孙问自己的爷爷也就是李时珍的儿子:“爷爷,你真和曾祖父一起去偷偷摘榔梅了?”

他爷爷抚了抚长须,笑道:“当然了。实际上那颗榔梅还是我偷偷爬上树摘下来的。”

他可没有仙画里演的那么怂好么?

李时珍呵呵笑道:“有事,儿子服其劳。这难道不是应该的?”

一家人其乐融融。

唯有他们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骂了一句:“蠢货!”

当然,他骂的是以为吃了一颗梅子就能够长生不老还不让人摘的嘉靖帝,把他们老朱家的脸都给丢尽了。

老四怎么还没到!

......

【中医里有一种名贵的药材,叫做蕲蛇,也就是蕲州产的白花蛇。这也是御药库里点名要蕲州上贡的药材,但药材市场上的蕲蛇实际上并不是蕲州产,而是来自于另外一个地方。李时珍知道了这个内幕之后,特意跑了一趟蕲州,不辞艰险的跟着捕蛇人去山上。】

“老先生,不是我不愿意带您去,而是那地方的确是太危险了。”捕蛇人看着李时珍,有些头大。

“你放心,我日常采药,爬山还是有点经验的。”李时珍呵呵道,“而且你捕蛇的时候我只会在旁边看,绝对不会干扰你。另外,还有酬劳付给你。”

他取出一吊铜钱。

捕蛇人接过铜钱:“既然你是采药人,那就跟我一起吧。”

对于采药人来说,翻山越岭只是小事情,徒手攀崖也是常见的。

去找蕲蛇的栖息地是没有路的,山势陡峭,只能靠人力攀爬,从山中硬生生的踩出一条路来。看见李时珍虽然年纪大,有点气喘,但一路都没落下,捕蛇人也流露出佩服的神情。

“蕲蛇的尖牙是有剧毒的,要是被咬在胳膊上和腿上,只能把被咬的那只胳膊或腿给砍下来。要是被咬在脖子上和身上,就只能等死了。”捕蛇人告诉李时珍。

终于到了蕲蛇出没的一个山洞。洞口处怪石嶙峋,还长满了石楠藤。

“这蛇就爱吃石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楠藤的叶子。”

捕蛇人让李时珍在旁边等,自己开始在附近找了起来。不久,真的让他看到了石楠藤上盘着一条蕲蛇。

“你先别过来,我抓住后你再过来。”

捕蛇人叮嘱他。

李时珍并不惧怕,站在不远处将捕蛇人的动作记下来,等到蛇被抓住后还大胆的上前观察,赞叹道:“果然和其他地方冒充的蛇长得不一样。”

【最后,他根据自己得到的第一手现场资料,在《本草纲目》里终于写清楚了这种蛇的产地、外观、特性、如何捕捉和如何制药等过程,非常的详细。】

【而当这里面列出来的动物、植物、矿物等等都具有这么细致的描述时,那《本草纲目》其实就在李时珍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已经悄悄的超越了医学的范畴——这不就是一本明朝的《博物百科全书》吗?!】

......

“博物?”咸阳宫中有人在搜索这个词,“《左传·昭公元年》里说,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然也。博通万物之意。”

“在后世,此词定是有所引申。”

一群人将“博物”这个词的含义结合上下文,倒也猜得七七八八。

“只是没想到,‘博物’在后世竟然也成为了一家。”

诸子百家的“家”。

汉朝的董仲舒也在感慨。

看来后世的百家争鸣,丝毫不逊色于春秋战国。

他倒是想要做到历史上的那个自己,让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董仲舒清楚的知道,自仙画出现后,这一点已经很难实现了。

他暗暗在心里想,但或许可以让儒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家。

只要对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他手拿着羽毛

笔,

下笔如有神的在纸上写道:

“由于我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关于这一问题的一些论述,

因而迈耶斯先生查阅了华夏古代百科全书,他发现金鱼最早是在宋朝于圈养中培育出来的......”1

【这本华夏古代百科全书,就是《本草纲目》。】

......

“若有这样一本书,对朝廷也大有裨益。”李世民沉吟道。

详细的记载了每个地方的地理、动物植物和矿物,连每一种的特征和特性都描述得清清楚楚,这让李世民颇为心动。

他是马背上的皇帝,善于征战,也曾在民间长大。

但他不觉得自己对帝国疆域内的物产有这位李时珍了解得那么清楚。

他尚且不能,像李治这样生长在深宫里的下一代大唐皇帝们就更不能了。

若是明君还好,但若是遇到昏庸无能之辈,说不得就会被底下的臣子们蒙蔽,干出什么蠢事来。

所以《本草纲目》最触动李世民的其实是这一点。

这的确是一本《百科全书》!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大臣自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不说对帝王有用,这样的书籍对于他们管理六部也是有用的。

于是,大家纷纷出列:“陛下,大唐也急需这样的百科全书呐!”

只有在侧的翰林院学士们既喜又忧。

喜的是,又要修书了。他们最喜欢的就是修书了,不仅是本职工作,而且可以长学问,还很容易名留青史。忧的是,这修书的活儿以后肯定不会少,工作是越来越繁重啊!

无独有偶。

汉朝的卫青也正在向汉武帝谏言:“陛下,这书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现在主流观点甚至认为()?(),

......

10[()]10『来[♀]♀♀』()?(),

仙画不是讲了,人家是数学家,算出了那什么圆......圆周率。”

“圆周率又是何物?干什么用的?”

“那我怎么知道?说不定仙画之后会讲到,也是个大人物呢。”

“也是。”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