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夏清若有所思地耸了耸肩:“……行吧。想通了也是一件好事。”
周铭玉不知道她是否明白了他的意思,被她这句宽慰的话逗笑了。他轻声笑了笑,点了点头,是的,就是这样。即使是蚂蚁也会苟且偷生,难道他不如一只蚂蚁吗?
他又回到桌案旁,拿起笔重新勾勒着:“关于食肆的事情就交给我吧,你去忙其他的事情。”
筹办食肆不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从雇员、货源、器皿到菜单等琐事,样样都需要费心。蓝夏清点了点头,转身走出了东屋,去找老两口商议。
对于菜谱的事情,蓝夏清并不担心,她脑子里存了上千个菜谱,论是宫廷菜还是街头小吃,她都有研究。她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制作适合商旅口味的食物,并不困难。人员方面也有安排。刚开始做餐饮生意是困难的,没有广告宣传的话,客人也不会太多,安家四口人已经足够处理。真正困难的是货源问题。
林安镇的地理位置向西偏远,冬天很少有水果和蔬菜。食材的供应是一个大难题。当东西变少时,价值就变高,成本的增加也会影响价格的控制。不过蓝夏清并没有打算使用新奇的食材,她计划做时令食材的生意。
她曾经逛过镇上的几次,也去过市场。但由于在这里的时间很短,这些事情还需要问问老两口。
在正屋这边,安老汉仍然在院子里辛勤地锯木头,为铺子准备更多的木质碗碟。
家里有了产业,他感到高兴,一大早就开始忙活。安老汉并没有其他特长,只有擅长木工活。陶瓷碗碟在市场上每只售价二十文钱,如果在铺子里需要大量使用的话,单单购置碗碟就需要花费不少银子。这些看似是小钱,但是零零总总加在一起也不容忽视。
尤其是铺子还需要修缮,进货补货也需要花钱。家里的储蓄并不多,因此节省一点就显得很重要。
安婆子也在屋里思考着开铺子的事情。虽然她没有做过生意,但在做饭方面她有多年的经验:“不用担心,这些年我经常替别人采购食材,对这方面非常熟悉。”
她做宴席已经有十多年了,经常与乡间贩卖蔬菜和肉类的人打交道,对其中的曲折经历非常了解:“经常去采购,我认识很多人,和你父亲一起去乡里购货应该能便宜一些。我们家还有牛车,往返也很方便。”
既然安婆子自己保证了,蓝夏清就将采购食材的事交给了她。
在周铭玉将铺子内部结构的修缮图交代清楚给安老汉后,他们请了专人过来指导修缮工作。然后将这些修缮的任务交给了安老汉夫妇,两人便挑了一天去县城。
林安镇离县城有些距离。骑马需要大半天的时间,而坐马车则需要一整天。由于牛车是用来家里使用的,所以两人打算搭乘贺家的马车前往。蓝夏清特意选了崔主簿返回县城的日子,也是有意为之。自从崔主簿尝了蓝夏清做的食物之后,他不时地派仆人或亲自来蓝家蹭吃的。久而久之,自然也听说了蓝夏清夫妇要去县城的事情。
贺家的马车数量众多,所以搭上他们两个也不成问题。
说到底,因为嘴馋而爱吃零食的崔主簿对烹饪的蓝夏清非常客气。尤其是崔太太,对任何人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对蓝夏清,态度却和蔼可亲。有时候吃得开心了,她甚至会从自己的头上拔下银簪给蓝夏清插。她非要给蓝夏清戴上。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她确实对蓝夏清非常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