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贾东旭行色匆匆拿着装满东西的麻袋走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有意的躲避行人和邻居。
在家等候已久的的小媳妇接过麻袋,打开看了看麻袋中的东西,一丝笑意涌跃在脸上,高兴的说:“有了这些粮食,我们家都不愁饿肚子了,还是东旭哥你厉害。”
贾东旭也笑着说:“你放心吧,你男人养家还是没有问题的。”
贾东旭知道这一年是大炼钢时期,所以提前他都把粮食准备好了,这次不过是找借口把粮食从空间里拿出来罢了。
在今年5月份,国家八大二次会议调整了“二五”计划的指标,农业更是提出了“以粮为纲”,工业则提出“以钢为纲”。
为了炼钢,大量的劳动力都投入炼钢队伍中,由于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种田,粮食的产量以肉眼可见的开始减少。
最开始的时候,四合院还组织每个家庭都要交定量的铁和钢,没有办法家里铁不够,就用锅和刀具来凑,如果还是不够,家里还得拿高价去外面买来交够数量。
北京城从一开始随处可见的铁类东西,到现在连根铁丝都看不见的场景,只用了短短半个月。
听说有的地方为了抢一根铁丝网,还闹出了人命的,真是可怕。
还好他提前准备了,提前在空间和家里收集了不少废铜烂铁,刚开始的时候贾母和小媳妇都不太理解他拿这些回来干什么,但是因为贾东旭沉默不说,也就没有在问了,现在想想,庆幸贾东旭有先见之明。
贾东旭想想,他身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粮食紧缺的呢?
是食堂里的饭菜越来越差,饭菜也越来越少的时候,还是去市场上东西越来越难买的时候?
他看着周围邻居脸上的笑容开始减少,贾母每天都跑到地窖查看粮食,心中也难免生出一丝苦闷,。
自己能做什么呢,什么也不能做,只能先保全自己的小家庭都不了,唉,时代的问题。
在交出家里需要交的铁量时,还剩了许多,贾东旭就把剩下的铁以低价卖给了院里需要的人家,至少他这个四合院中每家每户至少保留了一个锅。
再看看其它四合院和人家,等交完定量的铁的时候,家里只能用陶罐来煮饭了,一时间煮饭用的时间和柴火都增加了不少。
随着时间的流逝,贾家也开始控制粮食了,不是他家的粮食不够,而是其他人都饿得都瘦了一圈,如果这个时候他家里人还保持原本的体型,别人家就会怀疑了。
哪怕他家开始节约用粮了,但是他家里人也比其他人家的气色要好得多。
至于他师傅易中海家,他就不用担心了,他师傅一个七级工一个月工资都八十多块,去买高价粮都够他家两个人吃饱的。
这一天,秦淮茹去接在上托儿所的棒梗去了,贾母带着从食堂拿的剩饭剩菜回来,遇见了住在四合院一处倒房的邻居刘寡妇。
刘寡妇原名刘荷花,年轻的时候被娘家人卖给他丈夫何石头,后来结婚没几年刘寡妇给何石头生了3个丫头。
他们正准备生第四个的时候,何石头为了多挣点钱,连续加班了一个多月,最终猝死在工作岗位上,厂里给刘寡妇家赔了不少钱,结果,刘寡妇肚子里的腹遗子生下来还是一个丫头。
后来,厂里看见刘寡妇可怜,就把四合院的房子一直给她们住着,没有赶她们走。
刘寡妇也厉害,接了丈夫的班,成为厂里的一名一级正式工,硬是养活了4个丫头。
刘寡妇眼巴巴的看着贾母手中的剩饭剩菜,终于在贾母快到家的时候开了口。
“婶,你能不能把你带回来的剩饭剩菜给我呀?我家几个小的实在是饿得不行了。”以前刘寡妇家靠着刘寡妇一个月的工资能勉强吃饱,自从今年形势不同了,她的工资实在是养不活四个丫头,真的是没有办法了。
贾母看见刘寡妇可怜的样子,沉默了许久,看到她就仿佛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但是她知道她现在真的不能给她,今天有刘寡妇来,明天就有张寡妇李寡妇来要,所以她不能开这个头。
“我可不能给你呀,你家过不去了,我家也难,刘寡妇,抱歉啊,毕竟我家也难。”
难得的是贾母没有像以前用尖酸刻薄的话怼人,也许是女人不为难女人吧。
说着,贾母拿着饭盒就回了贾家。
贾母在家沉默了许久,不知道过了多久,她咬了咬牙,从饭盒中倒出一半的饭菜放在碗里,端着走出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