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常言,乱世出英雄,说的正是那兵荒马乱之际,军阀割据,占山为王,但凡手上有个百千兵马的,都能称王封帝。有道是,成王败寇,若是那胜者便入主中原,从此君临天下;那败者便落草为寇,自此飘零四方。
孙骁,字勇武,出身军户,在前朝时原是秦州驻军一百夫长。后因那前朝君王昏庸道,又偏宠妖妃郑氏,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举国上下不怨声载道,各地英雄纷纷揭竿而起,孙骁便在其列。
而后割据混战十一年,孙骁从一百夫长到统兵千万,终于攻破都城,加冕为帝,改国号为大庆,自定年号为乾元。其间之艰难险苦非旁人可知,孙骁其人之雄韬武略也暂且按下不提。却说那孙骁早年在秦州时已娶妻王氏,生子二人,长子名曰孙和,次子名曰孙阳。
孙骁入京后原该册封其发妻为后,只可惜那王氏福薄,竟在孙骁入京头一月病逝了,委实是有运命。孙骁只得追封王氏为元德皇后,分别册她的两个儿子为宁王,荣王,也算极尽哀荣。
有道是:人走茶凉。这元德皇后亡故不过三月,那孙骁竟不顾两个儿子反对执意下旨再立新后。却说这新后为谁?正是出自那四大世家之一裴氏的裴忠之独女,裴贞静。
这裴氏乃是百年的书香门第,裴忠更是人如其名,真真一忠烈之士也。在前朝时,裴忠官至礼部尚书,眼见那前朝末帝荒淫度,妖妃郑氏惑乱朝纲,他为谏言跪在宫门整整三日水米未进,最后竟在郑氏的挑唆下被投入火坑中活活烧死,当真是文死谏,武死战。孙骁登基后得知此事,即刻追赠裴忠一品太傅一职,谥号文忠。
再说这位裴小姐,从其名贞静二字便窥见其父对她的期望。贞洁娴静,固女子之懿德也。裴贞静自出生以来从未迈出过闺房半步,人知晓她长相如何,身量几何。然京城人都言:娶妻当娶裴贞静。裴贞静芳名远播不是因其容貌,更不是因其才华,只因她恪守本分又出自名门。要说为女为妇,这名节德行便是头一等要紧之事。
可那孙骁已是三十有九,这裴贞静年方二八,比孙骁的两个儿子还要小上三五岁。要对一个比自己还小的女人行礼唤母后,换作是谁都不情愿,更不用说他们的生母过世不足百天。怎奈孙骁一旦意决,便是天下也拿得下来,更不消说只是一个女人。况且妻死续弦,在民间也是天经地义。纵然孙和孙阳如何不情愿,立后的诏书也如期拟定昭告天下。
宫墙外,一内监带着诏书快马赶到裴府,裴忠的遗孀卢夫人提前得了消息,早早便穿戴诰命冠服,领着全府的仆妇下人立在门前恭候天使。
内监翻身下马,在人群中望了一圈,问卢夫人:“怎么不见娘娘前来接旨?”
卢夫人躬身答道:“娘娘虽已上了玉牒,可终究不曾与陛下大婚,到底还是闺中女子,实在不宜抛头露面。”
内监笑道:“裴家乃礼义世家,娘娘美德果真名不虚传,将来必为我大庆第一贤后。”说完,便请众人跪下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国不可一日后,天下亦不可一日母。咨尔太傅文忠公裴忠之女裴氏,秀毓名门,端赖柔嘉,以册宝册,立尔为皇后,钦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卢夫人三叩九拜,恭敬地接过了诏书,命人拿赏钱给了内监。那内监又说了几句恭维的话,骑马离开了。全府上下欢喜得不得了,纷纷恭贺卢夫人苦尽甘来。
却说那裴府中,一栋精巧的绣楼之上,一少女倚窗而坐,一手执绣棚,一手捻针,绣的正是那鸳鸯戏水图案。只是这少女似乎心神不宁,时而叹息时而远眺,心不在那刺绣之上。
“小姐若是累了,便歇歇再绣吧。”一丫鬟打扮的少女劝道。
少女放下绣棚,叹了口气,抬起头。只见这少女:身量纤纤,面若桃花,一头乌发散时若瀑布,光可鉴人,束时如乌云,散鬓堆鸦。不消金饰脂粉堆砌,只需鲜花素衣妆点,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位便是大庆朝的新后,裴府的大小姐—裴贞静。那丫鬟打扮的少女,便是自幼服侍她的丫头飞莺。
“日日绣着劳什子有什么用?”裴贞静站起身,从窗外望去,眼见得那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这些是她十数年来日日能望见的场景,可这些皆与她关。
“这女红是大家女子都学的,小姐的女红技压京城,京城里人不夸赞小姐贤名,如今连陛下都知晓了,要立您为后。怎么能说用呢?”飞莺一边说,一边替裴贞静收起绣棚彩线。
裴贞静不语,过了好一阵,才说道:“飞莺,我想去那园子里走走。”
飞莺吃惊道:“小姐,夫人说过,您出阁前不可轻易下绣楼……”
裴贞静不耐烦道:“再过几日我就得到那深宫里头去熬日子了,那样的日子不知要熬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我已经熬了十六年,如今想松快一日也不成吗?”
飞莺言,只得替小姐梳妆更衣,裴贞静阻止道:“赏春又何必刻意妆扮呢?与春争色,岂不是辜负了如此春意?”遂只略施薄粉,挽了个发髻。
飞莺趁那些丫头妈子去前院接旨时,引着小姐到后花园里去了。
裴贞静漫步于花园里,眼见的那花团锦簇,耳听得那莺歌燕啼,抬头望天,见那天如碧水,白云悠悠,却被高墙框成四角方方,心中愈发苦闷。
“春景正好却人问津,到底是辜负了这良辰美景。”裴贞静不知是在叹那春景还是在叹自己。
忽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又听得一阵阵的喧哗欢呼,裴贞静转过头问飞莺:“墙外为何喧闹?”
飞莺答道:“听闻前些日子陛下的次子荣王殿下平定淮南侯之乱,想来是他班师回朝,众人夹道欢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