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朝京都之外的一座小镇,名为藕河镇,在一段极其漫长的岁月里,都是名副其实的女子镇。
藕河镇依山傍水而生,其毗邻之河,是名为沉梦河的一条支流,原本细狭不成河,其所附之山汲浪山,又常年蛇虫泛滥,极难于行,遂将藕河镇常年抱守其中,外人不得而进。
但经由黎朝开国时期的水利兴修,山林治理,藕河镇一处的支流便成了一条可水运停泊的宽阔河道,汲浪山也成了能借道的行山。
时至今日,前往京都的旅客多从这条水路南下进京,或一路沿途车行至藕河镇附近的汲浪山,再转道进入京都。
这里本是年年风调雨顺的鱼米之乡,但就在三日前,被一场数十年一遇的水灾冲垮了全镇。
水灾降临的那一日,镇上正值庆贺一年一度的祛晦节,这是上千年前就流传下来的女子节,供奉的是水河莲藕之化身心藕娘娘。
心藕娘娘的法身为净藕之心,寓意女子多心如藕,凡事三思,要从对他人心泥之下的恶处刨根问底,才能趋吉避凶,祛除淤晦。
祛晦节只能由女子参与,因水路便利,又直抵京都,黎朝开国之后,藕河镇连带着祛晦节,便逐渐声名远播。每到盛夏之季,藕生满河,就会有全国各地的女子远道而来,划船泅水,挖藕洗晦,热热闹闹地玩乐上一整个月,才会尽兴而归。
谁料今年不吉,先是连下了几日的大雨,但也未曾阻拦旅客们的兴致,每日照旧撑船渡河,嬉戏打闹,玩耍的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