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英丢下这一句话就先跑走了。
她要去找他对象,他们约好今天上山约会。
说是山,其实也就是小土坡。
不高,走着就能上去。
山上还种了几棵梨树和枣树。如今梨儿都被摘完了,枣还不到收获的季节。
郁郁葱葱的草铺到地上,仿佛给土坡披上了衣裳。
如今俨然成为小对象们的约会圣地。
听村里的老人说,以前三年自然灾害时因为这个小土坡,村里才没有大面积的死人。
赵红英对象看她过来了,对黄方冈摆摆手,接过他手里提的烤豆子走了。
苏美丽站在原地愣了很久。
如果在这之前。
林墨和林墨阳没有主动给她寄过信。
苏美丽可能会答应。
但现在她要好好想想……
在这真的辛苦,天天早出晚归,勤勤恳恳做活,收上来的都还不够吃。
是,还得先交公粮。
他们剩下能分的更少。
她真的想回城。
她不想一辈子背朝黄土面朝天。
不想做一辈子的农民。
可是,她还有机会回城吗?
她以后会不会成为“霞姐”。
苏美丽回到知青办的时候,院里没啥人在,屋里也动静不大。
今天一天不上工,大家都歇着呢,回到屋里有人在缝衣服,有人在看书。
她转了一圈没有看到江书霞。
问屋里人:“有人见到霞姐吗?”
江书霞是知青办的老人了,大家都称呼她为霞姐。
如果说黄方冈是知青办的老大哥,那她就是老大姐。
有人回,“在灶房呢,今天轮到她做饭。”
霞姐下乡已经十年。
从最美好的十八岁,到今年快到而立的二十八岁。
她的眼角也有了细纹,肤色也不再像在城里的时候白皙。这里太阳大,年年夏收,秋收都跟着村里人一块下地。
苏美丽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人的时候,对方给她一个“刘胡兰”式的笑。
她穿着灰色的粗布褂子,黑色的裤子,脚踩一双布鞋。布鞋一看就是跟着村里妇女学的手艺。
她正坐在灶台门口吹气,火光映在脸上,温柔又端庄。
乡下没有风箱,生火全靠技术,做饭有时候还需要肺活量帮忙。
灶房里的大锅灶也是知青们跟村里人学着垒的。
苏美丽进去灶房,看到地上盆里的青菜,她拿水瓢舀水洗手过去帮忙。
江书霞看到她进来就忙活,赶忙拒绝。
“小苏,放那我来吧,一会儿我顺手就洗出来了。”
“霞姐,没事,以前在家经常帮我妈洗菜。”
苏美丽没有听她的,也没多少活。
小青菜刚从菜地里摘回来的,新鲜水嫩也好洗,只要把土洗掉就行。
菜地也是他们这些知青们在知青办后院开垦的荒地,不开没办法,买菜也要钱。
如今几年过去供他们这些人吃没问题。
见拦不住,江书霞也就没再客气。
等了一会,苏美丽没说话。
“小苏啊,你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江书霞主动开口问道。
苏美丽欲言又止,想问问霞姐的“传闻”,又觉得这样揭人伤疤是不是不太好?
她……
江书霞了然一笑。
“是听说了我的事儿吧。”
江书霞觉得语,她不喜欢村里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点事儿都传的沸沸扬扬的。
尤其是有些大娘们天天正事不干,胡说八道挺在行。
“我只是给他闺女送回去。上回碰见他家孩子磕破了腿。”
“那你没想结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