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吤组织四川老乡们一起学北方人包饺子时,应者寥寥——大家被催了又催,才从各自的公寓里钻进马车,陆陆续续向天下城驰来。
今天年会的地点在鄢国公主府,只见山石嶙峋,冰河蜿蜒,松林、白桦等耐寒植株如标枪般环绕耸立,白墙红瓦在深林内隐现。寸土寸金的天下城里居然有人在庄子外面种树林——你们的心得有多大?当然有眼光的人却在想,如果林中埋伏数十个如刘塬、柯剧一般的人物,千军万马也杀不进去。只是怕火——但愿她们对火攻有预案。火攻?砍掉树,留下现成的路障树桩即可防骑兵。简单。
进了庄子,房屋之间隔得极近,还有半封闭的四通八达的走廊相连接,从一屋进另一屋几乎不用湿鞋。
南方庭院中常见的池塘、假山一概没有,就是一个小屋一个小屋星罗棋布,每个小屋左近有块空地能晒晒被子衣服,堆个雪人儿。——与其说这是公主驻跸,不如说是个军营。
说好的豪华大宫殿呢?水焉和林皇妃争“最豪华”……最后搞成这个模样?
大家在一个陌生丫头的招呼下进了一个超大厅堂,桌椅板凳并不奢华,火炉倒是有好几堆,火上有架子,有人在烤肉,十三香的味道让大家冰寒的心陡然一阵温暖。
那个陌生的丫头自称斯琴,是西平王妃的蒙元事务助理。她稍微呆了一会儿,见水焉没有更多的交待,便去了隔壁,大概听林皇妃招呼去了。
水焉刚刚将王吤和庄濉臭骂一顿,说他们最喜欢售卖私货——而按照金荣的意见,为求活得长远,天网报不应该有自己的立场!
庄濉是“国溃论”的主笔,自然将责任全盘担下,道:“孔老衍圣的绝笔文字虽然没有新意,老调重弹,但其悲情能使金荣束手束脚。咱们用这一个《理想国》来支持大汗,能平衡孔氏檄文带来的感情因素,降低其杀伤力,不至于舆论一边倒。”
水焉道:“然则你的学说太过匪夷所思,简直就是危言耸听,岂是办报之正道?”
王吤解围笑道:“除了咱们,谁知道这文章是佑圭写的?最新一刊就四平八稳,回到原来的路子上,那个文章就不显眼了。”
水焉骂了声“自欺欺人”,便算了。平心而论,庄濉的文笔虽然半白半文,不伦不类,但做到了“一掴一掌血,一鞭一条痕”,在举人、进士和官员眼中,去掉用白话来搞笑捣乱的部分,就文章本身的品质论:立意高妙,文字辛辣、结构严谨、用词精到、文采斐然——此文可中进士头三名。真真是大才啊!
王吤又提到皇帝看戏之类齁甜的八宝饭文章,若想不令人作呕,还真有些难度。好在青城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调皮的流氓文人,三下五除二整出个阴阳怪气的东西来,算是禀承了天网报“表面一层褒,字里行间一层讽,展开一想第三层损”一贯风格。
王吤看到水焉翻着“记者”从赵京发来的最新报道,说:“最近最红火的是金振辩孔小衍圣和金荣答凌三攴书两份文字。咱们肯定要重点推介,但是评还是不评?怎么评?得好好议议。”
不是说来学包饺子的吗?怎么过年还得开个工作会议?还把西平王晾在隔壁?
大家找自己喜欢的地方坐好:喜欢热闹的挤到领导旁边,暂时不需要在领导面前抢镜的人躲到火堆边的阴影里等着吃烤肉。
《金荣答凌三攴书》是个古怪的游戏:凌相退休后闲极无聊,想与金荣文字往来谈论治国之道。却又作怪,不直接和金荣见面,偏要文字往来,还要在国子监先读一遍,征求意见后才送到金荣手中——这是借凌三攴的咖位,逼金荣不得不应战,以整个国子监之力硬夺金荣一人。
金荣手中唯有贾瑞一个小举人,能抵个屁用?这个问难有失公允,但金荣自出道以来辩论不败的记录偏让远在草原深处的反叛读书人们对他充满了信心。毕竟国子监说话是可预估的,他们那两下子,张嘴前大家就能猜到七分——金荣要挑战儒门,没道理不事先做好准备。
没想到金荣居然把国子监来信当作是家塾学习参考——他命贾瑞在学里开研讨会,组织家里的半大孩子们共同研究,一起给凌相回书——并抄送到国子监。
双方你来我往已经好几个回合。这番杀机内蕴的游戏早就轰动京城。三水三王传出来讨论过程,据说是热闹无比,笑声掌声讨伐声震天响——这哪像是学堂的样子?偏吵了三天,翻了无数经典参考书,这些半大孩子们便能形成一封回信,硬杠回怼国子监!
最新消息,因座位不够旁听者用,金氏学堂已经换了三次地方了。
据记者发来的前方报道,越南丫头们靠着出售自己的座位已经赚了几十两银子了!她们年龄小、身材瘦,两个人挤一个位子,还要提前下课去干活儿……买她们位子的贾家、王家、史家、水家少爷们还乐此不疲,天天扔银子玩儿。
这些学生写的文字哪怕有贾瑞修饰,依然朴实无华,意思浅薄。想必是贾瑞得了金荣示意,以孩子们的观点和表述为主,尤其是金叮叮和金小小,他们根本不允许贾瑞修改一个字!这跟后世的网文作者的窝囊熊样完全不同。反正金小小、金叮叮这些人不靠这文字赚钱,犯不着看谁的脸色。
以水焉的眼光,金小小和金叮叮之流的口水话自然只能浮光掠影般,捂着心流着泪看,亲切是亲切,但是价值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