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饭还好说,这净水是菩萨最为看重的,立时,惹的菩萨大怒,张口发愿到,”让你下辈子虽周边都是食粮果蔬,却吃不上东西,虽在水中,却喝不上水”,说完,一声佛号,转身走了。
这下辈子,就报应在了菱花儿的身上!有人要说了,“单单这一点不至于吧?佛家是以慈悲为怀吗?”
如果就这一件事,佛祖也未必这么惩罚她,实在是,她又做了不该做的事,才惹得佛祖大怒,给自己的后世,留下了无法解脱的孽债。昙花自嫁到夫家以来,一直过着贫困的日子。公公是个打鱼的人,每日的工作,就是将船摇到河的中间,在那里下饵钓鱼。他钓的鱼都是大鱼,用鱼钩钓上来的鱼,品相好,鱼鳞没有损伤,卖价高。
不像用渔网打的鱼,身上都有损伤,卖相不好,价格也低。
这条河里却住着一条大鱼,很是聪明,躲过了不知多少次的灾难,一直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条河里,由于年纪已经不小了,和渔人斗智斗勇,经验十分老道,几乎成了鱼精。
它每天卧在河底,虽然自己到没有啥危险,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子孙,被渔夫一条一条的钓上来,心有不甘。他怨自己的子孙太懒惰,总是贪吃渔夫的鱼饵,却为了这一口到不了嘴里的食饵,白白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这样的日子过得多了,大鱼决定牺牲自己,跟渔夫斗智,救自己的子孙。
每天,渔夫下饵后,他就张大嘴巴吃掉渔夫的鱼饵,然后却吐掉鱼钩,优哉游哉,让渔夫钓不到鱼,日子久了,他也保护了不少自己的子孙。
渔夫钓不上鱼来,却每每发现鱼饵不见,他就知道这河里藏着一条很大的鱼,而且,这条鱼相当的狡猾,他想方设法,动过不少脑筋,但就是钓不上来。
没有鱼,日子便过得有些艰难,昙花儿看着自己的公公喝着闷酒,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便问公公”何故不高兴?”公公就将河里最近发生的怪事说了,说道这河里有一条怪鱼,老是吃自己的鱼饵,却总是能吐掉鱼钩,说吧唉声叹气”最近总是钓不上鱼来,因此不快活!”
昙花儿听罢,便道,“这有何难?”
“说的轻松,你有啥主意?”
”我教给您一个法子,这酒您就先别喝了,”
“为啥?”公公不解,
“他不是总吃您的鱼饵吗?您把酒交给我,晚饭后,我将这酒拌入鱼饵内,它连着吞掉多个鱼饵,必然酒醉,而无法自持,届时您只需轻轻一提,它自然就成了您囊中之物,”
“哈哈,此计甚妙,老夫就把这酒,留给那刁钻的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