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晚上七点半,黎村小学的校园里,就变得热闹非凡。
姑娘小伙脸上洋溢着青春按捺不住的热情。
苏小明觉得,一定是自己课讲得好,绝不是因为夜校提供了一个供那些姑娘小伙光明正大接触的机会。
你看那边的一对,讨论得多热烈,一定是在讨论种植技术。
还有,窗户外面,灯光照不到的那俩男女,估计是在讨论夜间脐橙养护需注意的二十条。
看着这群充满活力的青年,苏小明就觉得,再是辛苦,那都是值得的。
那都是将来建设魅力乡村的主力军啊!
这心态,他就没想过,怎么这心境,还真有点老了?
据说,兼职媒婆的二柱妈,这些天很有些忙碌。
原本吧,黎村的姑娘都向往嫁到外面去,对村里的好小伙儿,眼皮都不带夹的。
可是,眼下不是都要搬山下去了吗?那大家伙都成镇里人了。
所以,二柱妈业务繁忙也就有了根底了。
二柱是最大的受益人,因为二柱妈这些日子,她就没闲工夫理他。
看到二柱妈,就想起来杨三婶。
就想起来杨三婶热情推介的明扬县大户人家姓伍的小子。
难道她介绍的就是伍三儿那混蛋玩意吗?
前世没那么个人出现在苏小红面前的吧?
不过略略一想,也是恍然。
两世的苏家,经济条件反差大到没边。
所以,如果真是传说中家境富足的伍家想对这门亲,有什么奇怪的吗?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所谓门当户对就是老封建,就该扫垃圾堆里去。
成年后才发现,条件相差大的一对儿,为活得幸福点,要付出的努力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到了自己的孩子谈对象的时候,那态度就更是强硬了。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反抗门当户对的追爱少年,最终成了儿女眼里的老封建。
这些就都不必说了,哪哪都是。
日子在下山搬树苗、种树、夜校这些事儿当中过得飞快。
六月就要到了。
老罗来了一趟,节日前送温暖来的。
跟着来的还有个镇里的小干事。
小伙儿身体不错,背着满满一袋子的图书。
苏小明就说,这不闲的吗?下月就得往山下搬了,你整这一堆图书上来,到时候不还得往下搬?
老罗就笑了:
“你个难伺候的,给你送东西还捞不着一句好话。本来就是送孩子们的,每人分它十本八本的,还带不下山去?”
想想也是,看人家背书的小伙,累得半死,还好苏小明吐槽的时候人家在喝水。
没注意他说的是啥,要不怕是要把一袋子书都扔苏小明脸上去。
那就好好招待一下呗,叫蓝小宛快些回家去,给多加俩菜。
老罗其实还有个任务,就是了解动迁时候,学生家里怎么安排的。
那边中心校才好做接受学生的准备。
时间上还是要对接好,课时进度能不能赶上。
苏小明就得瑟了:
“我们这三年级四个孩子,到中心校直接上四年级,那都没什么跟不上的问题。”
老罗一句就打消了苏小明想借机给孩子们跳级的打算:
“县里已经取消跳级的事了,这事儿你想都别想。”
就有点遗憾,黎村孩子入学都晚,所以蓝小宛才会说,高中那会,班上她就是最大的一个。
苏小明不死心,这时候学籍管理还说不上正规,镇教委不都在老罗那里管着的吗?
“打个商量呗,你也知道,咱村里孩子比中心校同年级孩子都大点,坐一起它也不协调不是?”
老罗就是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