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情宜快不宜迟,只要把钉子打进去了。那么就算有些问题没有考虑到位,也可以在后面慢慢进行调整,关键就是要迈出这一步。
时间慢慢流逝,日子就在不停地商讨有关研发分部事项中度过。为了能在方方面面都考虑清楚,马晓旭特意组建了一个分部筹建小组。
其中除了他之外,还有何奕卉、劳艳青、汪福临、刘梅兰及关自在小组的几个人。劳艳青和汪福临就不用说了,分部的主要创建者和今后的管理者。
刘梅兰半是充当着李启新的“传声筒”,半是作为安保防控的设计者。只不过她内心也满是纠结,因为如果继续这样参与进去,那就分部建立的前期就必然也是要留在美利坚。
尤其是劳艳青一直在极力游说,想要劝她一同前往。不管怎么说两个人都有着相同的神伤,离开这里也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就能更清晰的想明白。
可是离开这里并不是她的本意,再加上李启新也不赞成她前往美利坚。不单单是因为原本就打算由她来保护马晓旭的安全,更有着因为只有在华夏境内才不需要时时紧绷着神经。
所以接下来的会议可能就要让雷恩诺参与进来了,因为如果刘梅兰无法前往那就只能由他去负责研发分部的安全事项了。
关自在及庄锦松、蔡元培三人也将一同前往美利坚,一方面是他们三人都是相对其他人而言,会更加熟悉那个陌生的国度。
另一方面就是他们的研发方向也更适合在那里展开,毕竟无线通讯就是由那里的科学家提出来。可以说整整比华夏早走了不知道多少路,去到那里要比在国内闭门造车强得多。
还有就是总不能让劳艳青从光杆司令做起,最起码有他们几个也算是把研发分部的架子搭了起来,以免让人看了有着“皮包公司”的嫌疑。
至于后期是否一直留在那里,现在还没有最终决定。但是有一个铁则就是当要出重要成果时,必需回到国内才能进行最后一步,以防止被美利坚所扣留。
这并不是玩笑的话语,要知道在历史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少次。虽然说现在两国关系及国力对比已经缩短了不少距离,但是越是如此越是要小心提防。
毕竟美利坚是绝对不愿意看到华夏有崛起的迹像,虽说现在的较量并不会像以前那样摆在明面上,可是私底下的小动作却是越来越多,而且总是大义凛然地喜欢扣别人“帽子”。
所以研发中心分部更是要小心行事,目前商定的办法就是广撒网不捞鱼。只要是确实有前景的研发项目都可以去进行尝试,当然前提条件是要先经过马晓旭进行分析才能决定。
其实不过就是要更充分地利用从后面带来的见识,站在这个时间点去分辨哪些研究方向是确实可行,就可以最大可能地避开那些被后世证明过的“大坑”。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节省时间。虽然说对研发进度的提升没有实质性帮助,但是指明正确的道路远比不知所谓地推动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