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9年,元丰二年未,苏轼出狱后,被贬黄州。
接下来一个严重问题摆在苏轼面前,就是一家人的生活问题。
有人为他在官方求租了一处城东的荒废的坡地,于是,他开始了开荒种田,坡上满是野草,在烧荒中,一口井露了出来,天无绝人之路,有了井,庄稼的浇灌问题就好办了。
贫瘠地适合种大麦,于是苏轼在这里种上了大麦。
一位老农告诉苏轼,麦苗一开始不要让它疯长,让牛羊啃一啃麦苗,这样明年麦子就会丰收。
诗人白居易也有一处东坡,他在东坡种花。
苏轼望着这片城东的坡地,给它取名:东坡。同时,也给自己取名东坡。
苏轼和弟弟的情感很深,他在《和子由渑池怀旧》写道: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在诗中,他感慨道: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在黄州,他居住在一座寺院里: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黄州,苏东坡以词抒怀: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我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liǎo),
雄姿英(yīng)发。
羽扇纶(guān)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huā)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lèi)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在黄州,“吃货”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鲜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他被贬到哪里,美食就在哪里。
东坡三味,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豆腐,还有东坡饼,还有……
朋友巢谷懂医学,有一个祖传秘方,但这个秘方连儿子都不想传下去,但他给了苏东坡,苏东坡对了江水发誓,绝不泄露。
但是不久这里发生了特大疫情,为了救百姓于疫情之中,苏东坡只好违背诺言,公开秘方,救了百姓。
苏东坡开始喜欢上了佛教,和主持佛印经常交流佛学。
一次,他把写的一首诗让学童过江交给佛印: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这里的“八风”是指人们生活中常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况。
佛印一看,不动声色,微微一笑,在诗的下面写了两个字:
放屁!
学童把诗拿了回来,苏东坡本想听到佛印的赞美,但打开诗稿一看,很是不高兴。
于是,他过江要找佛印理论理论。
没想到佛印正在等着他,说道:八方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苏东坡一听,顿时大悟,哈哈大笑起来。
《赤壁赋》
东坡携友夜游,有鱼无酒,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里的这个“妇”是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
1084年,47岁的苏东坡离开黄州畅游庐山。
在庐山,他留下一首打油诗、三首《初入庐山》、两首风景诗,还有一首《题西林壁》。
《初入庐山》
芒鞋青竹杖,
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
人人识故侯。
(引文:《初入庐山三首》其一)
穿着草鞋,拄着青竹拐杖,我身上只带了一点零花钱。奇怪了,这么一座深山里,每个人都认识我。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深层解读:新旧两党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事实上,人们都置身局中,置身历史长河中,都不免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应该更客观地思考问题,得出恰当结论。
五、此心安处是吾乡
1094年绍圣元年,59岁的苏东坡先发配岭南,4月被贬英州。6月再贬惠州。
在惠州,苏东坡把官宦人家不要的羊脊骨买来,竟也做成了美味。
他写信给苏辙说:这羊骨头能吃出蟹的味道,连身边的几条狗都嫉妒了。
和苏东坡一起来惠州的是第三任妻子王朝云。由于生活的困苦王朝云面黄肌瘦憔悴不堪,苏东坡很是疼爱王朝云,为王朝云做食疗滋养,用芦荟、西湖莲子等有养颜功效的原料,独创成东坡西湖莲这道名菜。
1097年,绍圣四年。62岁的苏东坡再贬儋州。
在儋州,天性会吃的苏东坡把嘴对准了生蚝。他写信告诉儿子,生蚝食之甚美,我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生蚝可以烤着吃,我长春对苏过说千万不要泄密,因为我就担心朝廷那帮君子们,一旦听说了这事儿,争着抢着走我东坡的路线,到海南来,跟我分享此美。
哈!你看看我们的苏东坡多么可爱和幽默啊!
他向朝廷提递交了祈求退休的《乞致仕状》:
臣素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了饘粥,所以崎岖万里,奔归常州,以尽余年。
在常州,苏东坡借住在孙氏老宅。苏东坡给苏辙的书信说:“我已经决定安居常州,借得孙家宅,极好。江浙人喜欢我,不会没有房子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公元1101年,苏轼写下这首《自题金山画像》,不久便去了更远的远方。
辛巳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64岁的苏东坡离开人世。
临终前,他说:“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经典名句,至今熠熠生辉。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裹:经历。华:丰盈而实美。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不喜欢陪伴着年老的学人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
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他一生颠沛流离,北至北京,南至南海,西到川渝,冬到蓬莱。
但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懂得,此心安处是吾乡。
王巩受 “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受贬时,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随行到岭南。王巩北归,出柔奴为苏轼劝酒。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人人都说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她从遥远的地方归来,更加容光焕发,更显年轻了,微微一笑,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试着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媚:美好。此处是使动用法。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漫漫:水势浩大。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是说: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午盏:午茶。
蓼(liǎo)茸:蓼菜嫩芽。
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都值得去观赏。不到这里的话会遗憾终身。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终于亲眼看到庐山、浙江的景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有人说这是秦观所作,也有说法认为这是苏轼的酒后游戏之作。
怎么读呢?
六、人间有味是清欢
千古全才、通才。
在写诗方面,他和黄庭坚并称是苏黄;在写词方面,他和辛弃疾并称是苏辛;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是欧苏;在书法方面,他位列“宋四家”;在绘画方面,他是中国文人画开创者之一。
林语堂形容东坡的一生是“人生的盛宴”。
作为中国历史上“不可无一难能有二”(林语堂语)的文化巨人,林语堂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人生百味、悲欢离合。
读苏东坡吧!
灰心丧气时,去读苏东坡吧,他会激励你: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被人理解时,去读苏东坡吧,他理解你: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得意时,去读苏东坡吧,他会告诉你:人间有味是清欢。
想念亲人时,去读苏东坡吧,他会安慰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走不出过往时,去读苏东坡吧,他会点醒你: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他豁达面对人生风雨。
他走过一生,活得通透。
童年,美好时光。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我时与子皆儿童,
狂走从人觅梨栗。
健如黄犊不可恃,
隙过白驹那暇惜。
青年,跋山涉水。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是飞鸿踏雪泥。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中年,责任在肩。
《临江仙·夜归临皋》。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暮年,享受人间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终年: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世颠沛流离,一生诗情画意。他苦中作乐,乐到忘了苦。
他从失落的人生中打捞洒脱。
余光中说:“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杜甫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可苏东坡就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有他陪伴,再难的生活都能过得乐呵呵。他不像李白神仙飘逸,也不像杜甫忧心为国,他就像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有做人的烦恼和痛苦,但他却能从旷观中获得解脱。千百年过去,天才诗人不计其数,唯有苏东坡,中国人提起便会温暖一笑,说我也想像他一样活着。
苏东坡,可以说是情绪管理大师,他在仕途的大起大落、受挫又受挫,流放再流放中,把自己的情绪调理得风生水起。
这,很难做到。但苏东坡做到了。
从苦闷中走向旷达自在、从现实接二连三的无情打击,走向意志坚强与生命韧性。
心中有事过不去,只因未读苏东坡。
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把别人眼中的苟且,过成了自己的诗意生活。
他不懂政治游戏规则,他不懂政界需要的是隐忍与克制、圆滑与见风使舵,他的心中,只有黎民百姓。
如果身陷深沟,怎么办?咱们的苏轼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们:即使身陷深沟,也要仰望星空。
生活以风雨袭我,我则报之以微笑。
一路被贬谪下去,苏东坡官越做越小,流放得越来越远,仕途上东坡在走下坡,但他整理好情绪,东坡一生都在走上坡。
他的随遇而安,他的不丧失自我,他的不忘初心,他的在逆境中把自己的灵魂和肉体照顾得好好的,他的在低潮中的达观豁达,成就了一个可爱的东坡,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东坡。
一次次的击打中,反而锻造出一个抗打压的苏东坡,反而锻造出一个快乐的苏东坡,反而锻造出一个英雄的苏东坡。
2000年,法国《世界报》报纸评选12名世界千年英雄,苏东坡榜上有名,是亚洲唯一的入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