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上,坐在颠簸的马车里,两岁的昭姬仰着头看向父母:“阿娘,那个小弟弟。。。确实比女儿漂亮。”
赵氏夫人不屑一顾:“那淘气鬼哪里漂亮?又哭又闹地,好不聒噪。”
蔡邕微笑:“夫人,这你就有失公允了,确实,周公此子唇红齿白,眉目如画,高鼻明眸,当得起洛阳城里最漂亮的小童。”
“那小肉团子,瞧他抓得那东西,是个阳燧,难不成他长大以后做伙夫?”赵氏夫人仍然不肯同意小周瑜好看。
“抓周是他们庐江的风俗,本来就是个取乐的仪式,哪里做得真。这漂亮小公子,看得出是绝顶聪明的。”蔡邕笑道。
-------------------------------------------------------
时光苒荏,一晃一年半过去了。
早春的柳树开始发芽,满城金黄的迎春花。
周异从衙门回到府宅,钟氏夫人迎了出来。周家是庐江大户,又几代为京官,在洛阳置办了三处大宅。
周异补为洛阳令,本有官宅,但是那官宅比起周家的祖产,实在是逼仄。
于是周异便把家眷迁到了自家宅子。平时在衙门办公,过后回到舒适的祖宅。
“夫君,今天回来的早啊。”钟氏帮着丈夫脱去外袍,随口问道。
“阿瑜呢?”周异很稀有地不等坐定,就四处找着自己的小儿子。
“在后院玩呢。”钟夫人不以为意地回答。
“天子突发圣旨,即刻改元,现在从熹平七年改成光和元年。”周异不紧不慢地说。
“改元?为什么?”钟夫人惊讶。
“大概天子想开始一种新气象吧。还下旨建立鸿都门学,校址就设在洛阳鸿都门。学生由州、郡、三公荐举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经考合格方得入学。鸿都门学以尺牍、、辞赋、字画为主学。本也没什么。士族却极其不满。”周异淡淡地说着朝堂上的新闻。
“这是为何啊?”钟氏问。
“其实天子喜欢风雅,歌赋雅乐,书法琴技,本可厚非。只是不该听信了宦官之言,建立这么个学所,和太学对着干。而且招收的都是市井之徒,自然和士族大家格格不入。世家子弟不齿与市井学子为伍,更不愿替宦官撑场面,所以入学者寥寥。”周异叹了口气。“因为设在洛阳鸿都门,正规我洛阳令辖内,我还得替天子分忧,带头送自家子弟去捧场。”
“咱们庐江周氏本就子嗣不旺,适合上学的也只有阿玢,可他已经回了庐江老家读书。那在京师的只有堂兄之子阿晖了。”钟氏夫人所说的阿晖是周瑜的从兄周晖,周异堂兄周忠的儿子。今年十四岁了。而周瑜长兄周玢,因身体不好,不习惯北方的气候,便和母亲如夫人王氏一起回了庐江舒城老宅。
“咱们周家好歹也算士族大家,只有一个子弟去怎么可以,弄不好被那些宦官挑剔,会很麻烦。”周异沉吟了一下:“就让阿瑜也和阿晖一起去吧。”
“什么?夫君是开玩笑的吧?阿瑜还不到三岁,还要带着乳母嬷嬷,这不是去捣乱的吗?”钟氏不以为然。
“我看可以,咱们阿瑜聪慧伶俐,也未必就比那些八九岁的孩子们差。至于市井小民的子嗣,怕是十几岁的孩子也未必能比阿瑜懂得多呢。更何况,杨郎中的幼子杨修,蔡议郎的女公子蔡琰也都去,小孩子们认识一下不也挺好。将来大了也要做个朋友嘛。”周异劝解道。钟氏见丈夫心意已定,便不多言,点头答应。
周异完全没有料到自己的小儿子周瑜竟然对去鸿都门学一点都不怵,相反,还十分高兴和积极。
那里除了专门安排的教授低龄稚童的先生,还有一堆保姆。
各家贵族奉天子命必须派子侄入学,成年的半成年的世家子弟不愿意与市井小民为伍,于是为了完成皇命,很多世家派来的都是三到十岁的小童。反正学学书法,绘画,再练习琴箫乐理,也甚坏处。只是这样一来,几乎每位学童都带有乳母或者嬷嬷。
为了上学,周异提前给儿子取了字。希望儿子们有美玉一样的人品气度,周异家的两个儿子都以玉为名。长子周玢,字公琪。他的名和字都是美玉的意思。而周瑜的瑜字,更是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阿瑜,你过来”周异招呼小儿子和钟氏夫人到书房。“阿瑜,明天就入鸿都门学了,阿爹给你取了个字。以后同学之间,先生之间,都要称呼你的表字,才合礼数。”周异看着漂亮儿子脸上那放着光彩的溜圆的大眼睛,故意逗他:“阿瑜,考考你,你觉得爹爹会给你个什么样的字?”
“大哥名玢,字公琪,都是美玉啊。阿瑜的瑜字也是美玉。。。嗯。。。叫。。。公。。。”小周瑜仰着脸,圆圆的眼睛眨了眨,长长的向上卷边的长睫毛乌黑一排,像两柄小刷子。“阿爹,我知道了。。。叫公瑾!对不对?”他突然兴奋地大叫。
周异和钟氏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问:“你怎么知道?”
“《楚辞·九章·怀沙中有“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既然阿爹给孩儿起名瑜,那表字不正好是公瑾吗?”周瑜说完,周异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这句话的?”
“阿娘教过孩儿背楚辞啊。。。”小周瑜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了,他看见了门口嬷嬷手里端着的饽饽盘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