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传。遗传为婴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生理成熟。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婴幼儿的发展。
3.环境。社会环境使遗传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变为现实。
4.教育。幼儿园教育作为婴幼儿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婴幼儿发展起主导作用。
5.主观能动性。婴幼儿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
幼儿初期3-4岁。(生识爱情)
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
幼儿中期4-5岁。(泼具受组)
更加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幼儿晚期5-6岁。(好象方形)
好学好问,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三、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
不齐全到齐全,笼统而不分化的,逐渐复杂和多样化。
2.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概括化。
3.从被动到主动。
从无意向有意发展,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乱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心理活动逐渐有了系统性。
四、简述皮亚杰4-7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直觉思维阶段)
1.直觉思维向非中心化前进了一步。儿童开始同时照顾到事物两个维度,但非中心化仍然不足。
2.前概念思维反映的是个别与个别的联系。直觉思维则开始反映事物整体的复杂结构。
3.在直觉思维阶段,儿童的思维逐渐向现实靠近。神话故事式打思维成分减弱了,儿童逐渐放弃了自我中心的前概念,开始追求客观的认识。
4.万物有灵论(泛灵论),自我中心性(三山实验),不守恒(液体守恒实验),不可逆性、刻板性,只能从一个维度思考问题。
六、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规律:(简答)p20
1.学前儿童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2.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3.学前儿童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
4.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5.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
七、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元首正在整大衣)(单选/简答/材料)p32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6.从正面动作到反面动作。
正面动作到反面动作。
眼睛的卫生保健
八、幼儿注意发展特点:(单选/简答)p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