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3章 叶儿(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唐糖坐在院子里,望着天上的星星发呆。星星很亮,像叶儿的眼睛一样。黑夜充满孤独,唐糖听见妈妈在哄叶儿睡觉:“小小子儿,做门墩儿,哭啼啼,要媳妇儿。”叶儿张着小嘴跟着哼唱,小手不停地拍着自己的胸脯,她真乖,在哄自己睡觉。唐糖觉得黑夜太长,太孤单。他觉得此时的妈妈是孤单的,叶儿是孤单的,自己也是孤单的,天上的星星也许不孤单、武艺也不孤单、阿树和他的鸭群也不孤单、梅子肯定也不孤单吧?月光里的叶儿睡着了,唐糖听到了黑夜里的啜泣,他坐起来问“妈,明天还要带着叶儿去吗?”妈妈沉默了。“别去了,我们养着她吧?”他的语气很坚定。妈妈问道:“唐糖,明年你该上学了吧?”唐糖瞪着眼睛说道:“我不去读书了,出去赚钱养家。”“你说什么?”妈妈的眼睛闪着泪光,唐糖语塞了。

第二天,老榆树下站满了人,人们却没有看到唐糖家人的影子。村长点燃旱烟袋说:“唐家决定收养叶儿了,我就说嘛,咱桥头村人心还是最善的嘛!”村长挺直了腰杆,显得很有底气。梅子妈站出来说:“一个女人怎么养活两个孩子,还是我家来养吧?”梅子扯着妈妈的衣角叫着:“妈妈你在说什么?呜呜!”竟然大哭起来。她激动的小脸上渗出了汗水。人们议论纷纷,猛瞧见唐糖妈怀里抱着叶儿站在了空地上,她目光呆滞,看上去憔悴了很多。村长愣了,一时间空气凝固了,树上的叶子不在摇曳,蛙也不在鸣叫,人们听见那只流浪的小狗在哀鸣,声音稚嫩凄凉。此刻,它正可怜兮兮地蹲在小河边上,傻傻地望着水中的鱼儿,久了,它的眼睛流出了泪,酸酸的。“咱不是说好了吗?”村长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现在困扰他的不单单是叶儿的抚养问题,他的内心充满了困惑。

有人说道:“唐家男人没了,吃了上顿没下顿拿什么抚养这个孩子呀?”那人说着脸上露出了不屑的神情。也有人说:“羊肉贴不到狗肉身上,不是自己亲生的当然不疼了。”那人脸上也露出了不屑的神情,很多人脸上都流露出不屑。唐糖妈沉默着,她看见,此刻,人群中有一双眼睛在死死地盯着自己,那是一双乌黑明亮的眼睛,像天上的星星、像清澈的河水。之后,桥头村田野上空想起了一阵悲凉的歌声:“小小子儿,做门墩儿,哭啼啼,要媳妇儿。”扑通扑通的响声像是那晚的暴风骤雨。

唐糖妈走向了田野,她的大手牵着叶儿稚嫩的小手。

春天流淌着绿色走进了桥头村。唐糖和武艺都背着书包去了学校。那年的叶儿已经四岁了。

唐糖在去学校的路上遇见了梅子。梅子走路的姿势很特别,像是在跳舞。自叶儿走进唐家以后,梅子总是对唐糖爱理不理的。唐糖并不在意别人的态度,他最在意的是叶儿。武艺曾经对唐糖说过,梅子是因为叶儿的事情在生气。唐糖撇着嘴:“她就是一个自私鬼。”武艺说:“其实桥头村的人心是善的,只是他们害怕叶儿会跟着遭罪罢了。”唐糖说:“我家也很穷,我和妈妈怎么就不怕呢?”武艺说:“你妈妈不是也犹豫过吗?”“你闭嘴!妈妈是太善良了。”唐糖怒了。武艺连连用手拍打自己嘴巴骂道:“让你瞎说,让你欠嘴。”之后唐糖说:“叶儿是我妹妹,等她长大了,我去赚钱供她读书。”武艺点头,他很佩服唐糖,说他是一个好哥哥。唐糖却摇头说你不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唐糖的心里始终都是孤独的,他不愿意把这份孤独说给武艺听,他觉得武艺根本就听不懂。唐糖总是在清晨或者黄昏时分走向田野,他孤独的行走成了桥头村一道特别的风景。人们也不再问他,只是远远地看着他。他走到田野深处,坐在麦田边上,或者田埂上看天、听风、唱歌谣:“小小子儿,做门墩儿,哭啼啼,要媳妇儿。”梅子有时候也能听见唐糖唱歌谣,不过她说唐糖唱得太难听,一个男子汉还唱那么幼稚的歌谣,笑死人了。

唐糖觉得梅子是一个地道的叛徒,小乌龟事件让他对梅子的印象大打折扣。他觉得梅子其实并不是桥头村小学最漂亮的女生,她走路的姿势像是一个大脑有病的人,她的歌声难听死了,像树上的老乌鸦在叫,还有她脑后那束马尾辫,什么马尾辫,简直就像田野里即将枯萎的狗尾巴草。

唐糖曾想过无数整治叛徒的办法,比如,等梅子熟睡的时候,用剪刀剪掉她的马尾辫,或者在她的书包里偷偷放上几只没长毛的小老鼠。不然就伙同武艺,夜里拿着竹竿捅破她家的土鸡窝。一定要叫上武艺,自己恐怕应付不来。转念,想到武艺看梅子的眼神时,心情瞬间复杂了。

梅子连续几天都没来上课了,没有她的日子让唐糖觉得很轻松。唐糖每天都走在人群最前面,武艺总是在人群里尖叫着喊他,唐糖回头,却总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武艺的个子太矮了。武艺气喘吁吁地从人群里跑出来:“你怎么跑那么快呀?差点没挤死我。”唐糖不理,径直走进教室。武艺拍着书包神秘地说:“中午一起吃吧?我带了油糖饼。”唐糖瞥了一眼他的书包,好像真的是油糖饼,不然怎么会浸出一大片油渍呢?而且唐糖也闻到了油糖饼的香味。“你带了什么饭?”武艺问他。“中午我回家吃,我家也做油糖饼。”唐糖说这些的时候,感觉脸上有些发热。“你家也吃油糖饼呀?我还特地多带了两个,既然你有了,那算了吧!”武艺说。唐糖的心猛地一缩,他有些后悔说了刚才的话。他觉得自己就是太要面子了,也难怪,一个男生哪能不爱面子呢?“把你的油糖饼拿出来看看呀?”梅子突然出现在唐糖面前。“又是你?”唐糖有些恼怒。梅子一阵坏笑道:“是我呀?你的油糖饼呢?咯咯!”唐糖沉默了。身后传来一阵嘲笑声。一只乌鸦在校园的旗杆上嘎嘎地叫着,唐糖觉得它太像唱歌时的梅子了。

桥头村小学校坐落在小河对岸,那里原来是一片开阔地。一排排整齐的新草房建好了,桥头村人的眼里就有了光芒,这光芒就像黎明渐渐升起的太阳,照进了每一个桥头村人的心里。

上边的领导要为桥头村小学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可是,凭它怎么响亮,桥头村人都不去理会,他们只是自顾称它为桥头村小学。

人们找到村长,要求把名字改过来。村长无奈,他说:“学校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有书读了。”人们说:“桥头村祖祖辈辈都希望能有一所属于自己的学校,名字当然要我们自己来取嘛!”

村长无奈去上边找,上边对于这个事情也没有过分干涉。随它叫什么吧!总之都是为了孩子。村长觉得上边的领导通情达理,为此,还专门送了一只肥羊过去。

村长不愧是村长,临走的时候也没忘记说上一句:“今后还请领导多多关照啊!”领导看着那只肥羊的时候,脑海里便涌现出一个画面,肥羊每天都在田野里啃食着鲜嫩的青草,那些青草自然也是野生的,从未施过肥,也从未打过农药。它们长年累月生长在桥头村的田野,大自然的规律让它们春天泛绿,夏季茂盛,秋天泛黄,冬天枯萎。领导笑着,他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嘛?应该的,应该的。”

村长点头哈腰,他说:“领导英明,代表桥头村全体村民感谢领导,代表桥头村的孩子们感谢领导。”之后,领导说还有一个紧急会议要开,差人把那只肥羊送回了家,寒暄着去了。

那只肥羊孤独地站在城里的阳台上,它的脑海中不断涌现在乡下的日子。大街上熙熙攘攘的车流、人流让它感到头昏脑涨。此时,它更想念乡下的那群伙伴。每天早上,它都跟着牧羊人走进广袤的田野,田野里水草丰满,空气清新。牧羊人将它赶到水草茂盛的地带后,便抱着羊鞭去阳坡面打盹了。它们听着头上的鸟叫,看着绿油油的青草,心里充满了感动,吃饱后的肥羊就顺势趴在软绵绵的草地上反刍。一下,两下,胃肠轻松的蠕动着,它是那样自由,无忧无虑。如今,那些日子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能怎样呢?算了吧!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桥头村小学校一共有十几间正房,这些正房都是面南背北,阳光充足的。村长和梅校长商量着把它们作为教室。和正房不同角度的还有十几间新草房,这是给住校老师和离家较远的孩子准备的。

桥头村小学一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比如,一年一班,二年二班……以此类推,并不是因为上学的孩子少,而是师资力量不足。这里一共有四位教师,除了梅校长和高挺老师以外,剩余的二位都是民办代课老师。公办教师的工资是由财政拨款的,其余两位民办教师的工资就得由桥头村自己出了。这么大的一笔钱着实愁坏了村长,从哪里出?出多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两位民办教师都是村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请来的,说好了除了工资还会给一些相应的照顾。比如两位老师可以在桥头村小学校挑两间好房子给家人居住。

高挺老师来到了桥头村小学,还带来了一个名叫杨桃的女人。他们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叫杨桃的女人看上去很邋遢的样子,挽在脑后的发髻容易让人联想到桥头村的土鸡窝。

杨桃的眉毛很淡,尖尖的鼻子上面布满了雀斑,像桥头村屋檐下的家雀留的屎。厚厚的大嘴里含着一口稀疏焦黄的牙,唐糖歪着头看她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杨桃便瞪着眼睛问“谁家的小崽子?”唐糖不答,飞速朝前跑去。

有人告诉杨桃说:“那是唐糖,桥头村最古怪的孩子。”杨桃撇嘴,她并觉得唐糖有什么特别。

杨桃有个小女儿名叫阿苏,这闺女完全是一种独立的基因,身上竟没有一处长得像爸爸妈妈。

杨桃刚来到桥头村时候,表现得格外凶悍。比如,谁家的鸭儿鹅们若是叨了她的菜园子,她就满世界的敲锣打鼓的谩骂。再比如,谁家的孩子不小心摘了她的豌豆荚,她便拎着孩子的脖领一路骂着上门讨伐。桥头村多数人都领教过她的厉害,当面的时候叫她杨桃,背地里都称她母老虎。

白灵老师在教室的东南角挑了一间房,西北角上的自然就是高挺住了。可杨桃却不同意,她说:“她家闺女太小,西北角光线不好,自己跟着男人来奉献也就罢了,不能连累闺女跟着受罪。”

村长和梅校长的脸色都很难看,村长说:“杨桃,白灵老师年轻,胆子小,东南角的房子离教室近一些,一旦有事照顾起来也方便一些。”村长说完看着梅校长,梅校长也点头说是。杨桃却不这样认为,她说:“论年龄,我家阿苏比她小多了,她胆子小?我的胆子也不大嘛!”外边传来孩子的哭声,梅校长说是哪个捣蛋鬼又惹祸了,便出门去了。

高挺说:“村长说的有道理,我们就住西北角那间吧!”村长笑了,说还是当老师的有觉悟,可村长的脚还没迈出门槛,就遭到了杨桃的极力反对,她吼道:“谁愿意住谁去住,反正我娘们不去,胆子小?那索性搬你家炕头去嘛!”村长木讷了。高挺挂不住脸,一跺脚出去了。

三个老师要带六个班,除了教数学、语文以外还要兼顾思品、自然、美术、音乐和体育。村长不忍心,说老师们太辛苦了,桥头村人必须要拿出一个支持的态度。桥头村人自然不会吝啬,抛去她们善良的本性不说,就单纯为了孩子她们也是愿意付出的。令人没想到的是,开学一个月后,第一次发工资的时候就出了问题。村里东拼西凑也没能凑够老师的学费。

村长急了,召集大家开会。老榆树下站满了人。村长掏出烟袋,续上,却没点燃。人们发现他的手在颤抖,村长每次着急时,手都会不停地抖动。

二毛子走上来划着火柴递到村长面前。村长伸过烟袋,烟袋锅上冒出了白烟。村长猛吸了一口,咳咳……咳咳!眼睛被呛出了泪水。二毛子笑:“村长这烟可是够呛的。”村长瞪了他一眼说道:“去一边儿去!”村长每逢着急的时候就爱骂人。二毛子猫着腰跑了。村长吧嗒吧嗒嘴,说道:“老师能来到咱们桥头村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是咱们村穷啊!竟然连老师的工资都开不出来。”他说完,索性蹲在地上闷头抽烟。有人说:“把村里的牛卖了吧?”另一人说:“馊主意,卖了牛你下田拉犁呀?”一句话引得众人哄堂大笑。“那能怎么办呀?没有钱人家老师还能留下来吗?”那人急了。众人点头:“是呀!是呀!”村长只是闷头抽烟,烟雾在他的头上弥漫开来,他满是褶皱的脸显得更加苍老了。良久的沉默之后,村长慢慢地从地上站起来说:“我去找梅校长商量商量。”说完,拖着长长的影子去了。

唐糖坐在田埂上,朝桥头村小学方向眺望。桥头村小学的屋顶被太阳镀上了一层金色。那些麦草并非一般的麦草,那是整个桥头村最肥沃的土地产下来的。它们在经历了四季的风吹雨打之后变得韧性十足。

秋天的时候,桥头村的男人和女人一起动手把麦草收回来,摊在场院里。晾晒麦草不能选择太阳最足的时候,早上或者黄昏时分是最佳,麦草要保持足够的湿度,有了湿度才能保证韧性,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很多天。

之后,人们把麦草和在泥水中,一层层的盘上屋顶,等到它们彻底凝固。这时候梅校长顺着梯子爬上屋顶,把一桶桶冰凉,透明的清水浇在上面,渐渐地,麦草恢复了之前的金黄。

梅校长站在屋顶上,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向他挥手。人们仰起头,看着瓦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看着屋顶上日渐高大的梅校长。他笑着,双手叉腰,大声吆喝着,他的喊声惊动了河里的鱼儿,吃草的牛、生蛋的鸡,生灵们都跟着叫起来。

桥头村沸腾了,人群沸腾了。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