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惜春看着贾宝玉的背影,眉毛皱起,这个二哥哥怎么回事?那么一目了然的手段都看不出来,他难道另有顾忌?
深思半晌,惜春瞪大眼睛,“不对!贾宝玉有问题!他现在是皇帝的人了!”
贾宝玉自然想不到自己在惜春那儿泄了底——他对皇帝立场的百般迁就,对国子监的才子一味笼络,对屁股下这个连品秩都没有的座位的重视,对权力的流连忘返让旁观者惜春一望到底。贾政和贾赦因贾琮的婚事或者忠顺王起复之事忙到飞起,所以对贾宝玉的底色渐变毫无察觉……
惜春判断很准确。
痛心疾首!惜春有些冲动,想直接找到族长,召开族老会议,三堂会审贾宝玉,逼他承认!
转念一想,父亲贾敬是如何对待家族叛徒的?血腥味从来没有淡过的高门大富大贵之家……每年都有人命消失在雨雾阴霾深处……
惜春自己否定了这个办法。如果做得绝了,和皇帝就没了转寰余地,撕破脸皮的代价太大。那么是否能利用好贾宝玉这个人,弄个好玩儿的局出来,让凌三攴和皇帝吃个哑巴亏?比如蒋干盗书?
贾惜春计议不定,立刻招出云说话,这种阴谋诡计最适合出云道士。
贾葆依然一副道骨仙风姿态,替惜春办事之余,偶尔会与贾芸、贾菌谈道论仙,评判金荣对释、道、儒的进攻。
这冒牌双圣的文化水平和宗教理论明显没有打好基础……毕竟占领这两具身体的只是风月宝鉴——俗称镜子,和紫金钵盂——俗称饭盆,而已。
或者通灵宝玉曾经赋予这两个法器些许神异,但是二级人工智能根本不能完全脱离寄生体而独立。宿主的学识、性格、情感能给法器染上别样色彩。所以江湖传说双圣喜怒无常,行事不守成规,朝令夕改,疯疯颠颠,的确不是空穴来风。
坐在贾敬的道观里博览群书,同时与贾葆的交流中,贾芸、贾菌渐渐提升了理论基础,从浮光掠影的粗浅认知变得别有体会、真知灼见若隐若现。
贾葆仔细听了惜春对贾宝玉的怀疑,道:“毕竟是三老爷唯一的嫡子,咱们只是怀疑而已,且莫轻举妄动。我去请教一下贾芸、贾菌。你是未出阁的女子,不可乱来。试探宝二叔,设陷阱坑一坑三根棍子……日后当然可以交给金振来做。”
惜春听到金振二字脸略红了一红……在胡氏桃叶的安排下,大家的心意都已明了——她略一犹豫,道:“能挽救的话,对宝玉还是要伸手挽救一下子的。”
贾葆道:“我自青城下山,跟随金荣走南闯北,学到了一个道理。越是大家庭,越是国事、军事、外交事,这个道理不能错的。”
贾惜春眼睛立刻红了。
贾葆一字一句地道:“大是大非面前,一切都是浮云。要么贾氏投降朝庭,任人宰割。要么獠牙利爪就亮出来,该出手时手不能软。贾氏上下千多号人口,一旦输了就是为奴为婢为妓的下场,特别是我们这种人家,因怕我们卷土重来——别人会留手么?若真到了不可为时,咱们拼了命最多救下一二人,其余尽归贱籍,死无葬身之地。”
贾惜春听到“为婢为妓”几个字,脸色终于变了,难道为了贾宝玉一人坏了整个家族?
如果贾惜春有这个妇人之仁,贾葆立刻就会废掉惜春,自己将家族责任担起来。
一个千年家族,人才储备第一要紧:退路时时必须要在握:及时止损、纠错的能力必要强大;其内部权力斗争之激烈远非孔氏排队吃(让)果子的家族能想像。
贾葆是贾淮一系嫡重孙,眼睛死盯着公府,必要时要行家法的。金陵贾氏的目光则盯着京城一系,山西老家的人则盯着全天下的贾氏分支——真实《红楼梦》中宁荣二府被查抄,唯贾兰一人翻身,却影响不到金陵老宅,更碰不了山西老家的势力!便是这个原因:大家族的防火墙一层套一层,核心隐匿如狡兔三窟,外面的人哪能全搞清?当年朱元璋对贾氏下了死手,人头滚滚,结果贾氏潜入江湖,利用农民起义将朱家天下打翻在地,连逃到缅甸的朱家子孙也躲不过族灭下场。
君子报仇,二百年不晚。